**中職/觀戰人數頻破紀錄,進場零安檢已不合時宜?**
在過去幾年,中華職棒 (CPBL) 的受歡迎程度不斷飆升,無論是現場觀賽的熱情還是透過轉播追蹤的支持度都有明顯增長。尤其在疫情趨緩後,球迷對現場看球的需求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。一場又一場比賽看到滿場座無虛席的壯觀場面,中職從「冷運動」逐漸成為台灣生活娛樂的核心之一。然而,隨著進場人數屢創新高,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開始浮現:**「進場安全檢查」是否跟得上市場的成長需求?**
#### **進場人潮飆升的背後挑戰**
中職近年的爆紅背後,不僅是整體賽事品質提升,也是球團行銷策略的成功結果。然而,越是聚集大量人群,便越需要高標準的安全檢查。和國際場合如美國職棒大聯盟(MLB)或日本職棒巨人隊主場相比,中職的大部分球場卻依然維持*「零安檢模式」*,即不進行例行隨身物品檢查或安檢設備篩查。
這樣的鬆散規範在球迷人數少的時代可能無傷大雅,但如今一場熱門比賽可吸引超過萬名觀眾湧入球場,如果缺乏系統性的安檢流程,不僅增加意外事件的風險,也容易出現像**危險物品混入、擾亂秩序行為**等問題。一場好的觀賽體驗,必須建立在安全穩定的前提下,才能讓球迷無後顧之憂。
#### **案例分析:國際體育賽事的安全重視**
從國際體育賽事來看,許多大型聯盟和比賽早已導入一套完整的安檢系統。例如,被視為全球楷模的**美國職棒大聯盟**,不僅使用金屬探測器,每位觀賽者的包袋都需經過檢查。更值得留意的是,他們會定期調整安檢措施,應對人流變化及突發事件。相比之下,台灣的球場尚未落實類似規範,很多球迷能自由進場而完全不需經歷檢查程序,這無形中讓潛在風險增加。
2011年美國舉行的一場棒球賽中,疑似攜帶危險物品的陌生觀眾被迅速攔截,成功避免了一場潛在的群體危機。這起事件提醒全球球場,在人潮不斷增加的情境下,對於無安檢模式的「僥倖心理」不可取。
#### **加強安檢,與球迷體驗共存並不衝突**
部分人可能擔心:「安檢會降低進場便捷性,引發球迷不滿意。」然而,事實上,安全感的提升往往能相對增加球迷的滿意度。例如,在引進安檢措施後,日本職棒的平均滿意度調查並未下降,反而增加了**「觀賽秩序良好」**和**「安心氛圍」**的評價。
此外,透過科技手段,可以大幅縮短安檢流程對於球迷進場的影響。AI影像技術與快速篩選裝置已為許多國家所用,進一步緩解人潮擁堵問題。*「快而有效」*將是台灣球場未來落實安檢的核心關鍵。
#### **重視安全是成熟賽事的必要條件**
中華職棒如今站上了台灣體育市場的巔峰,但越是引人注目的成長,就越不能忽視基本建設問題。**「零安檢」的模式已逐漸不符合時代需求**,尤其在比賽的規模和觀眾數量面臨新考驗時,設計一套既高效又便利的安全檢查流程,對於提升觀眾的整體體驗、保障球迷外出消費的安全性都是至關重要的下一步。
中職未來若能積極學習國際經驗,加速完善球場的基礎措施,不僅能拓展品牌的國際競爭力,也真正讓體驗安全與便捷達到平衡,讓每一位球迷都能放心享受比賽的熱血精彩。